[商業思維學院] 主題講座 — K大 個人商業模式設計 心得筆記

Andy Lu
Feb 3, 2021

--

2021 年商業思維學院的第一場主題講座,是由 <KK魔法學院> 的鍾國劭 Krenz/K大主講的「個人商業模式設計」。

什麼是個人商業模式?

利用自己的專長,將自己作為品牌經營,創造更高的價值。

如果你是一個產品,你要怎麼推銷你自己呢?

我在這場講座中得到三個知識點:

  1. 飛輪效應
  2. 客家精神
  3. 直面客戶

「飛輪效應」

為了使一個沈重的輪子轉動起來,我們必須在輪子的後方往前推動,當推動的能量到了一個臨界值之後,就會開始轉動,如果推動的能量能夠持續維持,這個輪子就可以持續轉動下去。

要讓輪子轉得更快,在原本的能量之外尋找另外的能量。

建立飛輪

K 大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接案,也在線上平台發表自己的作品。慢慢的累積他的作品以及知名度,開始累積能量。

因緣際會之下,他把之前的作品集合起來推出畫冊,開始販賣。

在持續的接案之下,就有越來越多作品,所以畫冊也從一本越出越多本。

在第三本的畫冊推出之後,小飛輪就已成形,賣畫冊的收入可以抵消支出,在第五本畫冊,就可以減少接案量。

接案 -> 畫冊

創作維生的人,提升產能是不實際的,因為會有產能極限 — K大

要讓自己變得有更有價值,必須要有知名度、網路流量、技術。

將減少接案獲得的時間,用來提升技術,讓自我的能力更加提升。

第二階段的飛輪

在第一階段的飛輪成型之後,K 大也開始進行公開講課,從原本在 PTT 上的免費講座,越來越多人來之後,開始嘗試單日收費講座,慢慢的就成為現在的規模。

為什麼 K 大的課程會有那麼多人參加呢?市場缺口。

K大觀察當時繪畫的課程,學習的方向都是較大的主題:如水彩、油畫…等等,並沒有專門針對繪畫「技術」的課程,所以想要學習某些繪畫技術的繪者,沒有課程可以上。

我瞄準的市場定位是沿著主流幹道的在地人小路

初階轉中階的技術市場

瞄準了市場缺口之後,接著就是把所有中階的課程都包下來。如此,像 K大一樣想精進某項技能的繪者就有課程可以上,大家想到要精進繪畫的技能時,就會想到 K 大的課程。

接案 -> 畫冊 -> 繪畫公開班

「客家精神」

在本場講座中,K大不只一次提到「客家精神」這四個字。

我認為K大的「客家精神」指的是

節省資源,事半功倍

在販售畫冊的時候,不是每一頁的圖都是重新繪製,而是在每一次的接案當中,K大將先前替甲方畫的比較好圖拿來出版,如此就可以減少印畫冊所需的準備時間。也就是這樣,在替甲方畫圖的時候,就會認真畫圖,不會偷懶,這樣就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,一魚兩吃。

線上課程的所用的軟體使用免費的軟體,不需花費大筆的經費添購軟體。

一天的時間有限,我們應該將所有的力氣都花在對的地方,要如何事半功倍,達到雙贏的局面呢?

以我為例,在學習新技術的時候,同時也會把技術用在專案裡面,同時也將學習到的內容分享到 Medium 上。在不斷的使用、輸出之下,使用該技術的也會越來越熟練。

「直面客戶」

展場銷售作品集時,藉由近距離觀察客戶的行為,改變銷售的方式與技巧。例如:在展場上,大多數的人都會跟攤位有點距離,K大的封面都是很大張的美少女圖,就算有點距離也可以看得到。

上課前,認為學生會有的問題,到了上課之後,才發現學生對於不同的點會有問題,那麼就在回去調整課程。之後上課的時候,把每個知識點切成20分鐘的段落,在一個小時的課程中,依照現場學員的反應切換不同的段落。

長時間在群組裡,回答其他人的問題,在一大堆閒聊的訊息中「掏金」(K大說比較像拾荒),如果看到用戶抱怨,那就是發現了痛點,也就是課程需要改善的地方。若有重複提出的需求,就有新課程開發的淺力。

藉由直接接觸客戶,瞭解客戶的感受,才能夠將自己的產品、服務改得更適合客戶們的需求。

心得

在聽完講座之後,我開始思考要如何打造自己的飛輪?

我認為第一階段我有兩個挑戰,

  1. 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。
  2. 增加知名度。

方法: 沿著自己原有的專業能力持續精進,找尋這領域的專家,向他們學習。

嘗試在群組裡面回答其他的人問題,並且持續分享技術文章。

要如何使用「客家精神」?

把每件事情重新思考,可以重複使用的部分就大膽地重複使用,不要浪費時間去做重複的動作。

後記

本場講座是分好幾次斷斷續續聽,並且在聽完兩個禮拜之後才寫的文章,聽的時候雖然知識滿滿,但是隨著時間過去,記憶逐漸消失,下一次我要把一場講座一口氣聽完,並且在一天內寫完心得文章。

--

--

Andy Lu

Android/Flutter developer, Kotlin Expert, like to learn and shar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