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商業思維學院]專案管理學程 — 專案管理的基本觀念

Andy Lu
Jan 10, 2021

--

Image by Ngo Minh Tuan from Pixabay

前言

在我進入職場的這些年來,經歷過很多專案,在這些專案中,有很多專案的參與者、專案經理,也有成功的專案,也有不成功的專案。

以往我都是以軟體工程師的角色參與專案,我們常常會認為一個專案不成功都是「其他人」的問題。都是「誰」不配合,是「誰」的能力太差 (或許別人也是這樣評價我的 = =)。完全沒有發現,自己也是專案中的一員。

專案的成功失敗與否不只是「人」的問題,有可能是「流程」、「工具」、「SOP」…的問題。

2020 年底,在好友小偉哥的建議之下,我報名了 2021 年的 「商業思維學院」。在這一年中,學院將會把所有「商業思維」從可能需要花費幾十年才得學習到/遭遇到的知識,全部都傳遞給學員們。學員們來自各行各業,有資深的工作者,也有剛出茅廬的新鮮人。大家都只有一個目的,在這一年中,一起變強。

一年時間,一起變強

在學院的第一個月,我參加的是「專案管理學程」。「專案管理學程」是由「商業思維學院」的院長-游舒帆 Gipi 所主講,他的口條清晰、內容易懂,我認為對於「專案管理」的新手來說,Gipi院長的課是很容易上手的。

什麼是專案?

大部分人,包括我,理所當然的認為專案就是在工作上遇到的「專案」才叫做專案。其實,在生活中,專案就隱藏在你我身邊的大小事上。

「專案」為完成一某一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所做的臨時性努力。

例如:下個月要舉辦同學會,餐廳要挑哪一間?同學有幾位會來?有哪些不確定的因素?有哪些人會負責幫忙?哪些人會幫忙聯絡?… 等等

上面的例子,為了要順利舉辦同學會,必須要有人負責聯絡、有人負責訂餐廳… 等等,在同學會結束之後,這個「專案」也就結束了。看起來跟工作上的「專案」蠻類似的。(( 87分像 ))

如何進行一項專案?

前面提到,專案是為了某一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所做的臨時性努力。所以在專案開始之前,必須確定「產品」或「服務」的方向。

確定好方向之後,下一步就可以開始規劃專案。在規劃階段中,把所有的不確定因素詳細列出,並且找到如何消除這些不確定因素的方法。

把不確定因素都消除之後,專案就成為了「可執行」的專案。此時,精確執行專案內容,在理想/完美的情況之下,專案期間所需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之後,表示專案完成,可以準備交付驗收了。

BUT,在執行專案的時候,常常會有很多突發的狀況,導致專案的執行需要變更。所以在執行專案階段,除了精準執行專案之外,還必須要「變更管理」。變更管理可能是核准變更、暫緩變更、拒絕變更。

最後,把專案依照交付清單驗收,確定專案如預期般執行完成。

BTW,通常在驗收的時候,不會也不可以一口氣驗收全部的項目,這樣可能會有風險,通常會將專案切成好幾個 Milestone,並依照每一個 Milestone 所排定的驗收項目來驗收。如果以軟體開發的驗收,有可能會有 Alpha 版,Beta 版…

所以,專案的流程可以分為四個關鍵階段:

啟動 → 規劃 → 執行 → 交付驗收

主要分為兩個部分:

  1. 規劃階段:消除不確定性
  2. 執行階段:變更管理。

在規劃階段,以下部分可能會含有不確定性:

  1. 技術:目前的技術足夠完成專案嗎?
  2. 需求:需求夠明確嗎?
  3. 預算:專案的預算有多少?資金什麼時候會到位?
  4. 人力:需要多少人力呢?關鍵的人才到位了嗎?
  5. 時程:按照這個需求,我們能夠依照時程走嗎?
  6. 資源:專案需要的資源,都能夠順利到位嗎?

在執行階段,就要注意這些不確定的項目是否如規劃階段規劃的執行。如果是,那麼就可以把已規劃的內容精準的執行,若否,則要決定是否要變更管理。

當執行階段都如規劃階段般的順利進行,那麼進到交付階段也可以順利完成。(理想狀態)

下一步?

我們知道專案隱藏在你我身邊,如果你在公司裡面還不是負責專案管理的角色,或許可以先將這些專案管理的概念實際套用在生活的情境之下。

想想看你的身邊最近有什麼「專案」?例如:暑假的環島旅行,要怎麼規劃,有哪些不確定性要消除,要如何執行?環島時可能會遇到什麼突發狀況?又要怎麼處理呢?

我是一名今年新加入「商業思維學院」的軟體工程師,希望能夠提升自我的「商業思維」,如果我的文章幫助到你,請拍手鼓勵我。謝謝。

--

--

Andy Lu
Andy Lu

Written by Andy Lu

Android/Flutter developer, Kotlin Expert, like to learn and share.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