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者:樺澤紫苑
- 出版日期:2020/11
在讀完了 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之後,我開始實踐有效的輸出(輸入與輸出的比例為 3:7),但輸出跟輸入是有因果關係的,要有內容可以輸出、有品質的輸出,首先先要有輸入。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就算沒有輸出,也時時刻刻都在輸入:打開電視看新聞、上網瀏覽臉書、讀一本喜歡的書、聽 Podcast、看報紙… 這些都算是輸入。
那麼,要如何才能有效率的輸入呢?
三個方向
- 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
- 提高輸入的精準度,過濾無用的資訊
- 輸入的內容精緻化
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
當我們想要把輸入的資訊輸出時,大腦的專注力就會提高,因為我們的輸入有一個目的:「輸出」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,當學生的時候,上某些老師的課沒有辦法專心、昏昏欲睡。因為注意力不集中,輸入的資訊經過大腦時,沒有被大腦給記住,所以在此課堂上的輸入就變成無效的輸入。但是,如果老師說下課前要抽考,注意力就會相對的提高。當然啦,如果不把抽考當作一回事的人,也是沒有作用的。
看書的時候,若是告訴自己看完要在 FB 上跟大家分享,那麼在看書的時候,勢必會更用心去輸出,將有用的資訊記錄下來,當看完書準備寫心得時,就會有很多內容可以寫。
參加研討會的時候,若是以將會在會後向講者詢問問題的前提去聽演講,在聽演講的時候,勢必會更認真聽。
因為在有適當壓力的時候,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「正腎上腺素 (Noradrenaline) 」的物質,並促使專注力提升、提高記憶力、思考力以及判斷力。
提高輸入的精準度,過濾無用的資訊
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人們輕輕鬆鬆就都能獲得資訊,其中包含「有用的資訊」以及「無用的資訊」。
- 有用的資訊:表示這個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,自己想要找到答案的。
- 無用的資訊:表示這個內容是自己不感興趣的,系統主動給我們的。
我們要如何從我們輸入的資訊流中獲得有用的資訊提高輸入的「精準度」,並將無用的資訊過濾掉呢?
- 設定自己感興趣的三項事情。
- 確定自己的目的以及課題。
- 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的弱點。
設定自己感興趣的三項事情
不知道你可不可以說出自己感興趣的三項事情,如果有,那麼恭喜你,你腦內的搜尋天線已經開啟,當感興趣的事情到來時,你的大腦就會主動地捕捉這些資訊。沒有的朋友也不要緊,趕緊拿出一張紙,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寫下來,並從中挑選三項事情開啟大腦的搜尋天線。
確定自己的目的以及課題
在工作、唸書時,常常都會需要不斷的學習,這時候需要知道自己需要輸入的內容範圍。例如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寫軟體的實力,所以我的課題就包括「程式語言的熟悉度」、「框架的了解」以及「設計模式」等等…,當我在針對我寫軟體的實力進行輸入時,就會朝著這些方向去尋找適當的內容。
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的弱點
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優缺點,也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,問題是,這些都存在自己的身體、心裡層面,你有好好面對你自己,知道這些自己所有的事嗎?
當你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的時候,是否想要過強化或是改善呢?以我為例,我不擅長在大眾面前講話,我認為這會對我來說會限制我在職場上的發展,我試著改善這項弱點,想找尋可行的解決方案,並加以實踐。
那麼,你知道你的弱點嗎?你想要改善你的弱點嗎?如果是,就可以以這個方向去尋找相關的資訊,把這些內容實踐在自己的身上,改善自己的弱點。
利用 OODA 循環來提升自我
輸入內容精緻化
將輸入的雜訊 (不必要的資訊) 過濾,增加自己所需的資訊量,雖然資訊量減少許多,但如果沒有好好的「用心記憶」,很快就會忘記。除了「以輸出為前提」的方法之外,還可以利用「輸入內容精緻化」,也可以提升記憶的效果。
什麼是內容精緻化呢?有哪些方法呢?
將資訊與其他相關的資訊 (如背景、意義、事前資料、追加資料、對比資料… ) 做連結,我們接收到的就是一組資訊,就不是一個資訊,在聯想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記起來。
可以用下列方法將內容精緻化:
- 利用圖表整理
- 統整相關資料
- 用心智圖呈現
- 找到「三個發現」、「三個To Do」
將輸入的資訊,透過自己的觀察、分析輸出成屬於自己的資訊,這樣子的內容,是最容易讓自己理解的。
如何有效率的閱讀?
- 閱讀以故事描寫的商管書(例如:《五項修煉的故事》):利用故事來把主要的概念帶進來,會變得更容易吸收。
- 在書買來的時候趕快閱讀,趁「好想看這本書」的心情還在的時候,可以提高閱讀完成的機會。
- 以寫感想的前提的閱讀。
- 看書的時候,若有「發現」趕快寫下來,並且在看完書的時候寫下看完這本書的「To Do」。
- 閱讀的時候,先以中立的觀點閱讀,閱讀完成之後再加以評論。如果能夠同時閱讀贊成或反對此書概念的書籍,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正反兩方再加上中立方的觀點,我們就可以從三個觀點中獲得更多。
- 「快速地閱讀」:看商管書的時候不一定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的看下去,可以先快速的瀏覽過大概,先有個概念,在之後更能夠更深入的了解。關於「快速閱讀」可以參考-《雪球速讀法》
如何有效率的學習?
學習一項新事物,我們除了可以從書中得到知識外,我們還可以向「專家」學習。我在去年的時候,參加了業界知名 91 老師的課程,在課堂上我獲得的內容,比我自己看書還要來得扎實,書上看不懂的內容,聽了老師的講解就比較了解,再加上老師的現場操作,一天的課程知識量是很可觀的。
因為書是沒有生命的,沒有辦法依照看書的人的資質調整內容。書只能把知識完整不漏的交給我們,但是實際的課堂就一樣了,在課堂上因為更近距離的跟「專家」接觸,再加上老師的「非語言」訊息,上課更能獲得更多知識。當然前提是,有用心在課堂上學習。
結論
你有沒有想過,你為什麼要輸入?是為了工作?為了學習?還是為了自我成長?你希望輸入的資訊,能夠在未來被應用嗎?
現在的輸入,在十年後能夠感受到效果 — 樺澤紫苑
學習是永不中斷的,但用對方法學習也是很重要,本書中,除了介紹提升輸入效率的方法: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、提高輸入的精準度,過濾無用的資訊、輸入內容精緻化。還針對了各種輸入的方法說明。
現在我們能夠獲得的資訊是以往的好幾倍,要如何才能高效的輸入、輸出,市面上已有很多同類的書,本書如同前作:《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》 一樣,每一篇都只有 2–4 頁,降低了閱讀的難度,是很值得推薦的工具書。
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,喜歡分享軟體開發的內容,這次的讀書心得如果你覺得我這次分享的還不錯,幫我按拍手 👏 給我鼓勵吧~
謝謝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