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
新手技術主管的第三堂課:有效的會議

Andy Lu
Dec 6, 2024

工作時間是寶貴的,減少浪費時間的會議

Image was generated by DALL.E

上一篇文章談到 1 on 1 會議,1 on 1 會議是讓兩個人面對面談論,以此更了解熟悉對方。除了 1 on 1 會議,公司在運行時,還會有大大小小各種會議,那麼要怎麼有效的參與這些會議呢?

首先,我們需要先將會議分為不同類型,如下:

會議的形式

  1. 訊息佈達會議
  2. 進度管理會議
  3. 腦力激盪會議
  4. 決策會議

訊息佈達會議

依照會議的類型不同,所要採取的動作也會不同。一般來說,訊息佈達會議是可以被簡化或刪除的會議,可以使用通訊軟體或是電子郵件來公告,不需要刻意把所有人都拉進會議,佔用大家的時間。

如果真的需要進行訊息佈達會議,必須要在發佈會議通知時,就應該將要佈達的事項放在會議通知裡。提前告知參與者佈達的事項,與會者就可以針對佈達的事項事先思考問題,帶著有想法的腦袋進入會議,相較在什麼都不清楚的情況之下進入會議,更容易問出有建設性的問題。而如果不期待有人發問,那還是用通訊軟體就好了XD

進度管理會議

一個案子在進行時,不論專案的大小以及執行方式,都會進行進度管理會議,應該沒有人是可以 Kickoff 會議後,下一場會議就結案吧XD。 在進度管理會議中,最重要的是了解進度及安排接下來要執行的項目。同樣的,參與會議的人,如果有要報告進度,也需要提前將所要報告的內容提前告知,而與會者才能夠事先準備驗收,或是不出席(因沒做完)。當需要安排接下來執行的任務時,必須以 3W 方式安排,也就是 What — 做什麼,Who — 誰去做,When — 什麼時候交付。只有任務都安排完成後,才能夠結束會議。

腦力激盪會議

有的時候針對一個問題,還沒有解決的方法,這時候我們可以召開腦力激盪會議來找答案。在會議中,邀請各個部門的成員參與以及領域專家,集結眾人的力量,才有機會想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。 上週,剛好有機會參與了一場腦力激盪會議,每個人針對問題所發想出來的解決方案,搭配上領域專家所提出的困難,最後濃縮成幾個可行性較高的方案。在會前,產品部門還不能確定,到底怎麼的產品路線才會是正確的,經過了腦力激盪會議後,就有了方向,對於產品的執行方向就比較明確了。

決策會議

決策會議進行前,提案者將需要決策的提案提出,並將資料準備齊全,如果可以在會議進行前就將資料提前交給與會者,並且與會者能夠在會議前就將資料讀完,那我認為就可以加速會議的進行。 不過,在亞馬遜的會議上,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 —…

--

--

Andy Lu
Andy Lu

Written by Andy Lu

Android/Flutter developer, Kotlin Expert, like to learn and share.

No responses yet